东台市论坛

首页 » 问答 » 介绍 » 唐朝小品江苏海春轩塔
TUhjnbcbe - 2025/2/8 16:59:00
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 https://news.iresearch.cn/content/2021/08/392959.shtml

简介:

海春轩塔初名为“孝母塔”。相传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随母逃难曾经过西溪。那时,西溪为海边渔村,渔民出海捕捞,每遇浓雾或风浪,便有海难发生。每当此时,海滩上老弱妇孺,哭声一片,十分凄惨。尉迟母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,见此景,总是泪流满面,但又无力相助,只好嘱咐尉迟敬德:“今后如有出头之日,定要在这里建座塔,塔上点起大灯,让渔民出海能辩个方向,少出人命事故,这是你的为人之道啊!”尉迟敬德跪拜答道:“孩儿谨遵母命,铭刻在心。”

后来,尉迟敬德果然出人头地,辅佐李世民开国平天下。发迹后的尉迟敬德,没有忘记幼年的遭遇,牢记母亲的嘱咐。他奏请唐太宗李世民,在西溪建塔,太宗准奏。所以西溪百姓称此塔为“孝母塔”,亦称“尉迟塔”。

据清嘉庆年间篆修的《东台县志》记载:“海春轩塔,在西溪南,广福寺东侧。传为唐尉迟敬德监造,塔顶有题名。”当时建筑的目的是为了镇海和导航,故又称“镇海塔”。

到了唐大历年间,淮南盐运使李承奉命开挖盐河,修筑常丰堰,游览宝塔时,得知宝塔名称不一,又见春季的海鲜市场繁荣,众多的轩式长廊为鱼货交易场所,欣然为之命名为“海春轩塔”,并吟诗一首:东设点将台,西有溪通淮,海轩春潮旺,皆由此塔来。

时光流逝,千年古塔,巍然矗立至今。尽管由于海岸线不断东移,海春轩塔的航标作用逐渐消失,但由于西溪为佛教圣地,海春轩塔早己成为民众崇拜祈福的图腾。

东台人习惯称其为西溪宝塔。

位置:

位于距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泰山护国禅寺之西,西溪之南、泰东河畔。

建筑年代:

海春轩塔的始建年代文献上无详细记载。据清嘉庆《东台县志》、光绪《扬州府志》、《江苏通志》记载:海春轩塔为唐贞观(-)年间由尉迟恭(敬德)监造。

其实八角形和塔内塔的结构将其断代为唐代确实有些牵强了。

建筑形制:

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,塔高20.80米。

海春轩塔面向西北,无台基、副阶,内中空,二层及以上各层塔壁十分简洁,无斗拱、角柱,每层八面各设圭形佛龛一座,六层共48座佛龛。底层以上出密檐七层,每层檐之间距离较小,塔檐及二层以上每面塔身都呈现向内曲的弧线,塔的外形逐层收分,但六、七层之间塔身收分甚微,且第七层塔身高度又高于其它层塔身的高度。塔所出的密檐均以叠涩方法挑出,以一二层密檐为例,下面出菱有牙子五层,菱角牙子。

上叠出挑砖五层,其中最上层为砖制假橼,密檐上无盖瓦,以砖层层覆盖。塔身内部为空筒式结构,从塔内壁残留的数层支撑楼板的叠砖可看出,该塔始建时期塔内应设有楼板可以攀登。塔身虽设有圭形佛龛,但并不与塔内相通,因此塔内无光线,又不便于向外眺望,可见初建时主要并不为攀高所用,作为一标志性建筑,为海湾船只起导航作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。塔内距地面14.5米处设有十字金钢梁一副,梁直径35厘米,上置塔心柱,柱径33厘米。塔内筒总高18.10米,内顶以四层叠涩砖收分后做穹隆顶半径80厘米。塔刹由铜葫芦相接,铁覆盆组合而成。

塔内为空,无楼梯可上。

海春轩塔塔身其实是两层,在现有的塔身内还彻着一座工艺水平更为精良、用料更为讲究的塔身。所用砖材料亦为青砖,结构紧密,砖间几乎无缝,砌砖所用材料为纯糯米汁,双层塔身从二层以上的每处佛龛内清晰可见。

建筑价值:

该塔不仅是境内现有最古老的建筑物,而且也是中国唐末过渡时期,南北两建筑体系衔接在古塔建造方面的典型代表,有重要的历史、科学价值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唐朝小品江苏海春轩塔